全球國防支出與亞洲受益企業分析報告:超越個位數成長的產業動態
2024年全球軍事開支達到創紀錄的27180億美元,是連續第十年增長,並實現了自1988年以來最顯著的實質增長,達到9.4% 。這一強勁的增長態勢直接挑戰了最初關於整體個位數低速增長的假設,表明全球國防產業正處於顯著加速的階段。
雖然美國(增長5.7%)和中國(增長7.0%)等主要軍事支出國的增長率為個位數,但許多其他重要國家,特別是那些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直接影響的國家,例如俄羅斯(增長38%)、德國(增長28%)、以色列(增長65%)和日本(增長21%),均呈現出顯著的兩位數增長 。這反映出全球國防市場的增長模式高度動態且具有區域集中性,而非普遍的低速增長情景。
全球領先的國防承包商,如RTX、泰雷茲(Thales)、李奧納多(Leonardo)、通用動力(General Dynamics)、英國航太系統(BAE Systems)和萊茵金屬(Rheinmetall),在2024年均報告了強勁的營收增長(通常為兩位數)並積累了創紀錄的訂單積壓 。這預示著國防需求將持續旺盛,並為這些公司在2025年及以後帶來強勁的營收可見度。
在亞洲國防領域,日本正受益於其防禦姿態的戰略轉變,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和IHI株式會社等主要企業在2024年報告了強勁的國防相關營收增長,並設定了雄心勃勃的未來目標,同時增加了產能和人員投資 。台灣則在國防自主政策的推動下,龍德造船和雷虎科技等公司在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了增長 。然而,部分企業表現不一,例如漢翔航空工業在2025年第一季度因特定專案延遲而面臨營收顯著下滑 。
總體而言,在不斷升級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對國家安全重新關注的推動下,全球國防市場正經歷一個加速增長的時期,這為全球關鍵參與者(包括日本和台灣的企業)帶來了顯著的機遇,儘管個別公司面臨挑戰。
1. 全球國防支出:加速增長的新時代
1.1. 全球軍事開支空前激增
2024年全球軍事開支達到創紀錄的27180億美元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報告,這一數字標誌著連續第十年增長,並且比2023年實質增長了9.4%,是自1988年以來最顯著的同比增幅 。這種持續且加速的增長態勢,突顯了全球優先事項的重大轉變。從2015年到2024年的十年期間,全球軍事開支增長了37% ,顯示出長期的上升趨勢。
軍事開支對經濟的影響顯而易見。2024年,軍事開支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5%,高於2023年的2.3% 。此外,軍事開支佔政府總支出的平均比例在2024年上升至7.1%,而全球人均軍事開支達到334美元,是199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
這些數據表明,全球軍事開支的增長速度遠超一般預期,其歷史性增幅挑戰了單純以個位數判斷為低速增長的觀點。儘管9.4%在數字上屬於個位數,但其作為「至少自1988年以來最顯著的同比增幅」 的歷史背景,以及其接近兩位數(10%)的水平,都表明這是一個強勁且加速的市場,而非低速增長的情景。這一點對於理解本報告的其餘內容至關重要,因為儘管某些國家或公司可能呈現較低的增長,但整體市場正經歷顯著的繁榮。
1.2. 支出激增的主要驅動因素
全球軍事開支長達十年的增長,主要歸因於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加劇。具體而言,歐洲地區的增長主要受俄烏戰爭的推動,而中東地區的增長則由加薩戰爭和更廣泛的區域衝突所驅動 。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五個地理區域的軍事開支連續第二年呈現增長,這充分體現了這些緊張局勢的廣泛影響 。展望未來,許多國家已明確承諾增加軍事開支,這預示著未來幾年全球軍事開支將進一步增長 。數據顯示,衝突與支出之間存在明顯的關聯:2024年受武裝衝突影響的國家平均將其GDP的4.4%用於軍事開支,遠高於未受武裝衝突影響國家1.9%的比例 。
這種軍事開支在全球範圍內普遍且持續增長的現象,並明確與持續的衝突和日益加劇的緊張局勢相關聯 ,揭示出國防開支不再僅僅是週期性的,而是由全球安全範式中根本性和持久的轉變所驅動。這暗示著一種「新常態」的形成,即地緣政治不穩定成為一個持續存在的因素,從而導致對國防能力的持續而非暫時的需求。這種結構性變化為國防產業提供了穩健的長期前景。
1.3. 區域支出亮點
儘管全球所有地區的軍事開支都在增長,但增長速度卻大相徑庭 。這表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加劇」 並非均勻分佈,導致某些直接捲入或鄰近武裝衝突的地區(如歐洲和中東)出現更為激進的軍備重整和更高的增長率,而威脅較小的地區則增長相對溫和。
-
歐洲: 2024年軍事開支總額大幅增長17%,達到6930億美元,較2015年增長83% 。除了馬爾他,所有歐洲國家在2024年都增加了軍事開支,這主要受俄烏戰爭的影響 1。
-
亞洲和大洋洲: 軍事開支總額達到6290億美元,較2023年增長6.3%,較2015年增長46% 。自1989年以來,該地區的軍事開支一直呈現不間斷的上升趨勢 。
-
中東: 軍事開支估計達到2430億美元,較2023年顯著增長15% 。
值得注意的是,亞洲地區6.3%的增長率雖然低於歐洲或中東,但其自1989年以來「不間斷的上升趨勢」 表明,即使沒有像其他衝突地區那樣的爆炸性增長,亞洲也保持著長期、持續的增長軌跡。這種背景對於準確評估日本和台灣國防公司的表現至關重要。
2. 全球國防產業領導者的表現
2.1. 主要軍事支出國及其增長概況
2024年全球軍事開支最大的五個國家是美國、中國、俄羅斯、德國和印度。這些國家合計佔全球軍事開支的60%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前15大軍事支出國在2024年都增加了軍事開支 。
-
美國: 2024年仍是最大的支出國,撥款9970億美元,較2023年增長5.7%。這一數字佔全球軍事開支的37% 。
-
中國: 2024年預計支出3140億美元,較2023年增長7.0%。這標誌著中國軍事開支連續第30年增長 。
-
俄羅斯: 2024年軍事開支大幅增長38%,估計達到1490億美元,是2015年水平的兩倍 。
-
德國: 軍事開支連續第三年增長至885億美元,較2023年大幅增長28%,使其成為全球第四大軍事支出國 。
-
印度: 將其開支增加到861億美元,較2023年增長1.6%,成為第五大支出國 。
-
日本: 2024年軍事開支顯著增長21%,達到553億美元,是自1952年以來最大的年度增幅 。
對於軍事支出領域的「產業龍頭」而言,其增長情況呈現出複雜的局面。儘管最大的兩個軍事支出國(美國和中國)的增長率確實為個位數(分別為5.7%和7.0%),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其龐大既有國防預算的結果。然而,其他主要支出國,如俄羅斯(38%)、德國(28%),以及特別是日本(21%),均展現出顯著的兩位數增長 1。這直接反駁了「產業龍頭」(指支出國)普遍經歷低個位數增長的觀點,突顯出一個更為複雜和動態的格局,其中增長率因地緣政治背景和戰略優先事項而異。
2.2. 主要全球國防承包商的財務表現(2024年及2025年展望)
全球國防承包商的財務表現普遍強勁,許多公司在2024年實現了兩位數的營收增長,並積累了創紀錄的訂單積壓。這直接挑戰了對「產業龍頭」(指公司)低增長的預期,表明全球軍事開支的增加確實轉化為許多關鍵國防工業基礎參與者的顯著營收增長。
以下為主要全球國防承包商的關鍵財務數據:
公司名稱 |
國家 |
2024年營收 (十億) |
2024年營收增長 (%) |
2024年訂單積壓 (十億) |
2025年營收展望 (十億) |
2025年營收增長展望 (%) |
RTX Corporation |
美國 |
$80.8 (調整後) |
11% (有機) |
$218 |
$83.0 - $84.0 |
4-6% (有機) |
Lockheed Martin Corp. |
美國 |
$71.0 |
5% |
$176 |
~$73.75 - $74.75 |
不適用 |
General Dynamics Corp. |
美國 |
$47.7 |
12.9% |
$90.6 |
不適用 |
不適用 |
BAE Systems plc |
英國 |
£28.335 |
14% |
£77.8 |
預計增長 |
7-9% |
Thales Group |
法國 |
€20.6 |
11.7% (8.3%有機) |
€51 |
€21.7 - €21.9 |
5-6% (有機) |
Leonardo S.p.A. |
義大利 |
€17.8 |
16.2% (11.1%備考) |
€44 |
~€18.6 |
增長 |
Rheinmetall AG |
德國 |
不適用 |
46% (集團Q1 2025) |
€62 |
不適用 |
不適用 |
註:營收單位依公司報告貨幣,未經統一換算。Rheinmetall的營收增長為2025年第一季度數據,而非2024年全年。
-
RTX Corporation (美國): 報告顯示,2024年調整後銷售額達到808億美元,整體增長9%,有機增長高達11% 。該公司預計2025年將持續增長,調整後銷售額展望在830億至840億美元之間(有機增長4-6%) 。RTX擁有龐大的2180億美元公司積壓訂單,其中包括930億美元的國防合同 。
-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美國): 2024年淨銷售額為710億美元,增長5% 。該公司在2024年底擁有創紀錄的1760億美元積壓訂單,顯示出持續的需求 。對於2025年,洛克希德馬丁預計銷售額約為737.5億至747.5億美元 。其2025年第一季度銷售額為179.63億美元,同比增長3% 。
-
General Dynamics Corporation (美國): 2024年營收達到477億美元,增長12.9% 。年末積壓訂單為906億美元 。其中,作戰系統部門營收增長8.8%,技術部門營收增長1.6% 。
-
BAE Systems plc (英國): 宣布2024年銷售額為283.35億英鎊,顯著增長14% 。其訂單積壓增長11%,達到創紀錄的778億英鎊 8。BAE Systems預計2025年銷售額將增長7-9% 。
-
Thales Group (法國): 報告顯示,2024年銷售額為206億歐元,整體增長11.7%,有機增長8.3% 。訂單總額為253億歐元,增長9%(有機增長6%) 。對於2025年,泰雷茲的目標是有機銷售額增長5-6%,對應銷售額在217億至219億歐元之間 。
-
Leonardo S.p.A. (義大利): 2024年營收增長至178億歐元,增長16.2%(備考增長11.1%) 。該公司的訂單積壓在2024年超過440億歐元 11。李奧納多2025年的營收預計約為186億歐元 。
-
Rheinmetall AG (德國): 展現出卓越的增長,2025年第一季度集團銷售額飆升46%至23.05億歐元,其國防部門銷售額增長33%至17.95億歐元 。該公司報告了驚人的56%訂單積壓增長,獲得了超過620億歐元的承諾 。
2.3. 全球國防產業的新興趨勢與未來展望
全球國防市場預計將經歷強勁增長,2024年市場規模估計為4910.6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將增長至5270.6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CAGR)為7.3% 。
塑造該產業的關鍵技術趨勢包括:自主反無人機系統的日益普及、高超音速技術(包括用於導彈防禦系統的攔截器)的進步、對增強型空間態勢感知能力的投資增加、增強現實(AR)和虛擬現實(VR)技術的部署,以及基於雷射的空間通信的日益普及 29。機器人的武器化以及對國防系統和數據的強大網絡安全措施的關鍵需求,也是重要的趨勢 。
2024年的一些最新發展,正在為2025年的趨勢奠定基礎,包括數字化和創新新創公司在國防領域的蓬勃發展,其中人工智慧(AI)新創公司尤其吸引了傳統國防原始設備製造商(OEM)的投資,以及重大收購正在重塑產業格局 。
對先進技術(人工智慧、無人機、高超音速、太空、自主系統、網絡安全)的持續強調,作為關鍵增長領域和投資目標 ,標誌著國防採購的根本性轉變。這不僅僅是增加現有軍備,而是通過創新從根本上提升軍事能力。這創造了獨特的新市場細分,並為專注於這些尖端領域的公司提供了巨大的機會,可能導致更廣泛的國防市場中實現比傳統硬體更高的增長。
3. 亞洲在國防市場的戰略地位
3.1. 亞洲和大洋洲軍事開支概況
2024年,亞洲和大洋洲地區的軍事開支總額達到6290億美元 。這比2023年增長了6.3%,比2015年增長了46% 。值得注意的是,自1989年以來,該地區的軍事開支一直呈現不間斷的上升趨勢 。其中,日本在2024年的軍事開支顯著增加了21%,達到553億美元,這是自1952年以來最大的年度增幅 。
3.2. 日本的受益公司
日本的國防產業正經歷顯著的增長,這得益於其國防預算的增加、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加劇以及戰略重點的轉變。
-
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MHI): 作為日本軍工企業的龍頭,三菱重工在陸海空天多領域都有涉足 。其2024財年(截至2025年3月31日)總營收達到50271億日元,同比增長7.9% 。其中,航空與防務業務營收達到10306億日元 。三菱重工的國防與航天業務營收在2024財年顯著增長,主要由飛機和導彈系統以及海軍艦艇和海洋系統的強勁表現推動 。該公司計劃到2026財年將防務業務的年度規模擴大到1萬億日元 。為應對訂單增長,三菱重工計劃到2026財年將參與防務相關項目的人員數量在2024財年基礎上增加40%,並將生產設備投資增加30% 。
-
川崎重工(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 KHI): 作為日本防衛產業的第二大企業,川崎重工在2024財年總銷售額為2.1293萬億日元,同比增長15% 。其國防業務營收在2024財年達到4008億日元,同比增長約49% 。2023財年,川崎重工與日本防衛省的合同金額約為3886億日元,是2022財年的2.29倍 。該公司主要生產P-1固定翼巡邏機、C-2運輸機和潛水艇等核心裝備 。
-
IHI株式會社(IHI Corporation): IHI是日本重要的軍事防務品供應商,特別在航空發動機和宇宙火箭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 。其航空發動機、太空與防衛部門的營收在2024財年達到5557億日元,較2023財年的2704億日元顯著增長 。IHI計劃將防務領域的人員規模從約550人增加到約850人,以充實戰鬥機發動機的研發隊伍 。
-
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ic): 三菱電機是日本主要的艦載雷達、機載雷達、C4ISR系統、戰術數據鏈和導彈生產商 。其國防與太空系統業務在2024財年因大型專案而實現增長 。三菱電機宣布,其國防相關業務部門的營收目標是到2030財年增長至6000億日元以上,營業利潤預計將提升至2024財年預估利潤的4.3倍 。
日本國防產業的增長受到多重因素的推動,包括地緣政治衝突升溫導致的全球軍備需求激增,以及日本政府對防衛預算的持續增加 。然而,該產業也面臨挑戰,例如供應鏈的脆弱性以及熟練技術工人的短缺,這些問題可能影響企業應對日益增長的訂單需求 。
3.3. 台灣的受益公司
台灣的國防產業在「國防自主」政策的推動下,正積極發展本土製造能力,以應對日益增長的安全需求。
-
漢翔航空工業(Aerospac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rp., AIDC): 作為台灣「國機國造」政策的主要受益者,漢翔在2024年全年營收達到393億新台幣,較2023年同期增長0.6% 。然而,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為75億新台幣,較2024年第一季度的106億新台幣下滑29%,這主要受到高級教練機延遲交機罰款的影響 。儘管如此,漢翔與美國軍工大廠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保持良好關係,是其在亞洲唯一的授權後勤維修中心 。
-
台灣國際造船(CSBC Corporation, Taiwan, 台船): 台船是台灣重要的造船廠,承擔了海軍輕型巡防艦原型艦的建造專案 。2024年全年總營收為144.94億新台幣,同比下降32.51% 。儘管2024年前三季度稅後虧損達12.61億新台幣(每股虧損1元),但虧損幅度較2023年有所收窄 。台船董事長預計,隨著大型商船新業務的陸續進入,2025年虧損幅度將進一步縮小,並目標在2026年實現轉虧為盈 。
-
龍德造船(Lungteh Shipbuilding): 龍德造船在2024年全年總營收為51.19億新台幣,同比增長2.64% 。該公司2024年稅後淨利為7.06億新台幣,同比增長22.9%,每股純益(EPS)為6.25元 。龍德造船也成功切入軍用水面作戰艦領域,並被中國列入出口管制清單,這從側面反映了其在台灣國防供應鏈中的重要性 。
-
雷虎科技(Thunder Tiger): 雷虎科技作為一家無人機大廠,2024年12月合併營收為1.31億新台幣,同比增長49.9% 。2025年第一季度合併營收為3.35億新台幣,同比增長17.1%,稅後純益3650萬新台幣,同比增長50%,每股純益0.25元,創單季同期新高 。雷虎科技積極參與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的無人艇性能測試,爭取軍工訂單商機 。
-
全訊科技(Transcom): 全訊科技在台灣國防微波元件市場處於寡佔地位,2024年全年營收為13.02億新台幣,同比增長4% 。該公司在2022年中科院單一客戶佔總營收比重高達89.74%,2024年在手訂單超過20億新台幣 48。
台灣國防產業的增長主要受惠於國內需求的提升和政府的國防自主政策。然而,由於政治因素,台灣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分食大餅可能面臨挑戰 。儘管如此,台灣企業在特定領域(如無人機、導彈零組件)的技術實力,使其在本土國防建設中扮演關鍵角色。
結論
全球國防開支在2024年經歷了顯著的加速增長,其9.4%的實質增幅是數十年來的最高水平,這明確地反駁了全球國防產業僅呈現個位數低速增長的觀點。這一增長是由持續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所驅動,並已成為全球安全環境中的一種「新常態」,預示著對國防能力的需求將長期存在。
在這一背景下,全球主要的國防承包商普遍表現強勁,許多公司在2024年實現了兩位數的營收增長,並積累了創紀錄的訂單積壓,這直接證明了全球軍事開支的增加正轉化為國防工業的實質性財務收益。此外,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正朝向人工智慧、高超音速技術、無人系統和網絡安全等高科技領域轉型,這將為具備創新能力的企業創造新的市場機會。
對於亞洲地區,日本的國防產業正顯著受益於其戰略重點的調整和國防預算的增加。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和IHI株式會社等主要企業在2024年均報告了強勁的國防相關營收增長,並對未來抱持樂觀的增長預期,同時積極投資於產能擴張和人才培養。
台灣的國防產業則在「國防自主」政策的推動下,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儘管部分公司(如漢翔航空工業在2025年第一季度)可能因特定項目延遲而面臨短期營收波動,但龍德造船和雷虎科技等企業在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均展現了穩健的增長,受益於國內需求的提升和關鍵專案的推進。
總而言之,全球國防市場正處於一個高增長的階段,地緣政治的持續不確定性將繼續推動這一趨勢。日本和台灣的相關企業,作為各自區域國防供應鏈中的關鍵參與者,將繼續從中受益,儘管各自面臨不同的市場機遇和挑戰。